请联系Telegram电报飞机号:@hg4123

罗马 阵型( ~ )罗马阵型图

2024-09-11 4:15:36 申花足球 黄志业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罗马 阵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罗马 阵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罗马全面战争对付蓝罗的兵种?

如果是日尔曼,没什么悬念,哥特骑兵在前,精选斧头在后,再混合点夜袭者,罗马人会像豆腐一样被瞬间击溃。

如果是高卢人,那就招募猎人吧...

如果是罗马人,那就招募UC+军团骑兵+重型投石车的军团和敌人面对面的交战吧。

如果是希腊人,+1盔甲+1武器+3经验的希腊重步在罗马进入军改之前就可以轻而易举摧毁整个罗马世界。

如果是马其顿人。+1盔甲+1武器+3经验的马其顿重骑兵绝对是撕破罗马人阵形的首选。

如果是本都人,弓车和本都重骑兵会把罗马人折磨死。

如果是塞琉古,罐头+镰刀战车+银盾+战象绝对是蒙古人的恶梦。

如果是埃及人,法老弓箭手+战车+弓车+沙漠骑兵+沙漠斧头将会把罗马人撕成碎片。

如果是帕提亚人、亚美尼亚人、赛西亚人,弓骑+重骑毫无介意再把卡莱的胜利从新演义。

如果是楼主.......你知道的~

坎尼会战中,汉尼拔的布阵要怎么破?

啊~

这是一个好问题。

坎尼之战则是古典军事史上的一次奇迹。在它之后,有无数卓越和拙劣的军事工作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它进行了抄袭,其结果是有成有败的,例如腓特烈大帝的鲁腾会战就是典型。

这次会战是第二次迦太基战争中的一次重要作战,集中的体现了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后发制人的卓越战术调度能力。

公元前216年8月2日,罗马军队与迦太基军在坎尼发生会战。罗马军队有步兵约66000人,骑兵约7000人,总计约73000人(有说总兵力84600人)。迦太基军有步兵约32000人,骑兵约10000人,总计约42000人。从兵力对比上而言,罗马人步兵优势极大,骑兵略有不足,但由于步兵优势如此之大,骑兵的不足似乎并不显得突出。相对而言,迦太基军兵力较为薄弱,在直接对抗中劣势较大。

汉尼拔精心组织调度,采取了这样的阵型部署:他将战斗力比较弱的高卢步兵放置在阵型中央,并在高卢步兵背后部署一部战斗力比较强的非洲重步兵进行支持。在中央阵型的两侧,汉尼拔则部署了剩余的非洲重步兵。在整个步兵阵型的两翼,汉尼拔再部署了他的骑兵。在阵型部署好之后,汉尼拔再命令中央阵型的高卢步兵与非洲重步兵前凸,从而让整个阵型形成类似星月形状的弓形。

罗马军队在开战前,还是采用了传统的三线式部署模式。罗马人将主力步兵分为三个作战序列,将骑兵分为两阵排列至左右翼。但在进攻过程中,罗马主将瓦罗发现迦太基军利用河流掩护了其左翼。因此他决定充分利用自己的兵力优势,将各作战中队的队形正面和队形间隙进行了压缩。这使中队的纵深加厚正面缩短,瓦罗期望能通过密集队形对迦太基军的薄弱阵型进行突击。待突破迦太基军的中央阵地之后,罗马军队就利用纵队便于纵向展开的队形优势对迦太基军两翼进行卷击,最终击溃迦太基军。

但是,作战的结果是罗马战败,除普通军士之外,军队和国家的高级管理人员大批阵亡,其中包括执政官鲍罗斯以及两位前执政官、两位军法官、二十九位军队高级将校以及八十位元老(罗马元老院的元老成员当时为300人)。

那么,汉尼拔在这次作战中的部署难道真的不能击破吗?

非也!

罗马 阵型( ~ )罗马阵型图

罗马军队的会战组织应该改换思路,将军队分为左中右三翼,分别以纵队进入战场。

中央部分利用自己的步兵优势,去冲击挤压汉尼拔薄弱的步兵。

左右两翼则配合骑兵先将汉尼拔的骑兵击溃,然后以自己的骑兵追击汉尼拔的骑兵,使其不能返回战场。

然后两翼步兵分别转向90度,就可以以宽大正面直接投入对汉尼拔步兵的侧翼进攻了。

汉尼拔这一战取胜的关键是两翼的骑兵,只要先打垮他的骑兵,罗马人的兵力优势就会完全发挥出来了。

在古代世界的步兵,马其顿有长枪方阵,罗马有乌龟阵,中国的步兵采用什么样的阵法?

作为古典时代的三大军事帝国之一,中国的古代步兵方阵也同样是花样百出,层出不穷。而且经过了数代人的磨砺和改进,其实战性之高,比希腊和罗马有之过而无不及。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到宋代之前,华夏文明都未曾中断过,所以我国的方阵战术一直在发展和延续,并在宋代达到了最辉煌的时刻。

我国的古代战阵,根据兵书上的说法,分为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形阵、雁形阵、钩形阵、玄襄阵、水阵、火阵几大类。其中水火战阵是战术,不是方阵,而在剩下的几个战阵中,又要数方形阵最为常见。

应该说方形阵是中国出现的最早的战术,战国、秦汉时期的方阵规模宏大,分为左前、左后、右前、右后、中央五个板块。人数分布为四方多,中央少,这种阵法非常适合进攻,可以做到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配合支援。当然,分为五个板块还和中国古典时期的五兵一说有关,及矛、戟、戈、殳、楯(那个戟、戈、殳、酋矛、夷矛属于春秋之前的五兵),前排者为长矛手,矛手之间为持戈兵,橹楯在矛前作防御,戟兵和铍兵作为近战辅助或者捡漏。在井陉之战中,韩信采用的就是方形阵,配上三面环水,阻止了士兵的溃逃与敌军的包抄,用三万老弱,击溃的赵国二十万大军。大家所熟知的魏武卒,便是采用这种办法来组阵作战,以长戈击溃敌人,利用方型阵进行个人自我保护。除了魏军,大秦帝国的军队也是采用这种阵法作战,只不过更多比例的增加了弓弩的数量,在电影《英雄》中便可以知道秦军加以强弩的方阵威力有多大了。

即使在南北朝隋唐时期,骑兵战术兴起之后,步兵方形阵战术也没有被淘汰。在中唐时期,被称为骑兵克星的陌刀还被运用到方阵战术中,当弩兵三轮箭矢射完之后,全军换上陌刀,退在长枪手后面,带敌军骑兵靠近时,突击劈砍马腿,完成兵种之间的完美搭佩。

在宋代,因为骑兵的缺失,步兵方形阵的运用受到了高度重视。宋军以拒马为外围,大方阵分为九个板块,四象为摆成锥形阵的骑兵,四方为至少四排组成的小方阵,中央是正方大阵。方阵前排是长枪兵,第二排是大斧兵或者长柄刀,第三排是弓兵,第四排弩兵,第五排神臂弩兵。运用时远程先发,长枪格挡,大斧攻击,四象骑兵掩护,士兵披重甲,理论上坚不可摧,因而也有了夏、辽对大宋方阵的评价:结阵则不战。

方型阵也不是只有这一种样式,它还有很多其他的演化阵,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鱼鳞阵。所谓鱼鳞阵,就是中央大阵人数居多,四周分散着多个人数较少的小阵,方阵之间间隔一定,互相密切配合,这就与罗马共和国末期的龟甲方阵非常相似(不过罗马的龟甲阵全都是小集团方阵)。集团小方阵除了可以由步兵组成,还可以以骑兵列阵。另外令我们非常自豪的一点是是,我们国家采用这种阵型作战的历史要比罗马早了600多年,据《左传》记载,“鲁桓公五年(西元前707年)原繁、高梁弥以中军奉(郑庄)公,为鱼丽之阵,先偏後伍,伍承弥缝”。

除了方形阵战术,在战场上还有其他好多种以防守和进攻为目的的战阵,比如圆形阵,这是一种防守阵,通常用在被敌军包围时,橹楯在前,长矛在后,长戈长戟左右伺机,弓箭手在圈里放箭,以求最小程度的减少伤亡。专门进攻用的锥形阵和雁形阵,其中锥形阵用于撕开敌军的方阵,不过这个风险也是很大的;雁形阵是一个轻重步骑配合阵,他讲究以重装步兵立一个方型阵在中心,两翼以轻步兵或者骑兵这样的机动性高的军队组成,当战斗打响时,中央步兵抗兵线,两翼的“翅膀”快速冲向敌人两翼,就好像一个V字,又如同一只大雁扇翅。

当然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就要属玄襄阵了,这是一种结合了中国五行八卦之说的方阵战术,对于运用之人要求极高的军事水平和文化素养。在诸多玄襄阵中,以八卦阵最为出名,也称八石阵,最先为孙膑所用,在桂陵大败庞涓。后来蜀汉丞相诸葛亮又对阵法稍以改造,使其可以方便的在山地作战。八阵有八个小阵分布在中央的中阵四周的八个方向上,每个方向的阵编组为六小阵,中阵编组为十六小阵,整个大方阵共有六十四小阵,八阵的中央是大将,金鼓旗帜,以及直属的兵马,编组为十六小阵,。每个小阵都有天、地、风、云、龙、虎、鸟、蛇等代号。大方阵之后可能还有游骑构成的二十四小阵,一共是八十八小阵。其中电影《赤壁》的该战法的刻画还是非常传神到位的。

在进入近代以后,一些方阵被淘汰了,还有一些得到了改进被传承下来,不过说到底,这些都是中国人的军事文化瑰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罗马 阵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罗马 阵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